1062月號 道 法 法 訊 (298)

DEEP & FAR

 

論文字角色之保護

從著作權法與競爭法出發

 

 

 

參、賦予角色獨立著作權保護之妥當性

一、否定說:

()可著作性之判斷標準欠缺明確性

1.清晰描繪標準

  張鈞            律師

      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法律所碩士

2.角色即故事標準(story being told test)

        欠缺明確性亦是角色即故事標準(story being told test)所招致之批評,此標準雖晚於清晰描繪標準(distinctly delineated standard)提出,惟並未改善先前標準之弊病,於是地方法院發展出三項輔助判斷標準--首先,若著作之標題直接以角色命名,則該角色很可能滿足此標準,例如:E.T.,法院即認為E.T.即是整個故事的中心,構成了整個故事,因此有學者諷刺道:如果小說Maltese Falcon將書名改成與角色Detective Sam Spade同名,應該就能通過檢驗標準,而得到著作權保護。其次,當作品的故事線(story line)相對簡單,且是聚焦在角色的發展上,則較可能通過此標準,例如:007系列電影之成功在於角色James Bond的能力,而電影之情節並非重點。最後,當同一角色可被多個演員飾演,例如:人們觀賞電影不是為了演員而是為了看James Bond這個角色,因為James Bond非常獨特,即便演員更替,亦不會影響該角色之特殊形象及對電影之持續性的影響力,就此部分法院認為James Bond足以通過可著作性之檢驗[1]

(待續)



[1] Mark Bartholomew, Protecting the Performers: Setting a New Standard for Character Copyrightability, Santa Clara Law Review, Vol. 41, No. 2, p. 341,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