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月號 道 法 法 訊 (360)

DEEP & FAR

 

全球化的智權產業()

薛家鳳 智權加值服務部經理

      淡江大學機械系

      紐約石溪大學機械工程碩士

是的,人在台北也可以經營天下,重點在於你如何去參與。

語言文字趨於全球化的時代裡,知識更是力量。透過網路系統的協助,智權相關的法律訊息可謂是無遠弗屆,所以,訊息的取得機會上是人人平等的,沒有人可以單獨的贏在起跑點。既然如此,競爭是全球性的,市場當然也是全球性的,國際間智權業者的合縱連橫將是產業的常態,叢林法則下,競爭條件具優勢的團隊組合終將勝出,反而是那些仰仗過去經驗的既得利益者恐怕要面對淘汰。

按照過去科技業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模式來看,同類型的本土業者之見間必然是競爭者,不同地區的同類型業者則可能有競合的關係。在三十年前半導體產業開始西進的年代裡,所謂的長三角地區也曾經出現一些外圍的協力業者打算發展以取代台灣協力業者,例如光罩廠。這基本上的概念是,台灣工程師能做的事,在上海一帶的工程師當然也能做,差別只在於薪資。當然也有人認為,矽谷工程師能做的事情,竹科工程師也能勝任。這兩種想法其實過於單純,因為人所處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不同,儘管所受到的職前教育訓練十分近似,這些不同地區的工程師在職場上的表現仍然能夠反映出他們的薪資或者說是身價。有些企業懂得善用各路人馬的長處,適當的團隊組合就能夠所向無敵。

相同的道理,成功的跨國團隊組合,在於彼此相互信任,截長補短,人放在對的地方就是資源,擺錯了位置反倒成了垃圾。